笃信圣经长老会宣信堂(兀兰)
  • 首页
    • 关于我们 >
      • 教会简介与信仰宣言
      • 牧者的话
      • 教会同工
      • 教会领袖
      • 宣信堂历史和展望
  • 主日的讲道系列
    • 每周的主日讲道 >
      • 2023年的主日讲道
      • 2022年的主日讲道
      • 2021年的主日讲道
      • 2020年的主日讲道
      • 2019年的主日讲道
      • 2018年的主日讲道
      • 2017年的主日讲道
      • 2016年的主日讲道
    • 按书卷的讲道系列
  • 属灵资源
    • 牧者分享 >
      • 寻求引导 (一)
      • 寻求引导 (二)
      • 寻求引导 (三)
      • 寻求引导 (四)
      • 衣食住行、 生老病死:“衣”
      • 衣食住行、 生老病死:“食”
      • 衣食住行、 生老病死:“住”
      • 衣食住行、 生老病死:“行”
      • 衣食住行、 生老病死:“生”
      • 衣食住行、 生老病死:“老”
      • 衣食住行、 生老病死:“病“
      • 衣食住行、 生老病死:“死“
      • 心灵之窗:压力
      • 心灵之窗:抱负
      • 心灵之窗:遭人背叛
      • 心灵之窗:喜乐
      • 心灵之窗:怒气
      • 心灵之窗:骄傲
      • 心灵之窗:焦虑
      • 圣灵的果子
      • 圣灵的果子:仁爱
      • 圣灵的果子:喜乐
      • 圣灵的果子:平安
      • 圣灵的果子:忍耐
      • 圣灵的果子:恩慈
      • 圣灵的果子:良善
      • 圣灵的果子:信实
      • 圣灵的果子:温柔
      • 圣灵的果子:节制
    • 神学资源 >
      • 认识教会, 活出教会 >
        • 介绍
        • 大纲
        • 认识教会:教会的基本真理/认识 (Fundamentals of Ecclesiology)
        • 活出教会:为何要来教会?(Purposes of Church Attendance)
        • 认识教会:教会的开始与发展 (Beginning & Formation of the Church)
        • 活出教会:为何要加入教会?(Purposes of Church Membership)
        • 认识教会:有关教会的圣经比喻(Biblical Images of the Church)
        • 认识教会:教会的特性和标记 (Attributes and Marks of the Church)
        • 活出教会:如何处理对教会领袖的不满?(Discontentments Against Church Leaders)
        • 认识教会:教会的治理方式和职分 (Biblical Church Polity and Offices)
        • 活出教会:如何看待教会纪律 (Biblical View of Church Discipline)
    • 诗歌资源
  • 联络我们
    • 笃信圣经长老会宣信堂
    • 兀兰主日6点钟崇拜直播
  • 首页
    • 关于我们 >
      • 教会简介与信仰宣言
      • 牧者的话
      • 教会同工
      • 教会领袖
      • 宣信堂历史和展望
  • 主日的讲道系列
    • 每周的主日讲道 >
      • 2023年的主日讲道
      • 2022年的主日讲道
      • 2021年的主日讲道
      • 2020年的主日讲道
      • 2019年的主日讲道
      • 2018年的主日讲道
      • 2017年的主日讲道
      • 2016年的主日讲道
    • 按书卷的讲道系列
  • 属灵资源
    • 牧者分享 >
      • 寻求引导 (一)
      • 寻求引导 (二)
      • 寻求引导 (三)
      • 寻求引导 (四)
      • 衣食住行、 生老病死:“衣”
      • 衣食住行、 生老病死:“食”
      • 衣食住行、 生老病死:“住”
      • 衣食住行、 生老病死:“行”
      • 衣食住行、 生老病死:“生”
      • 衣食住行、 生老病死:“老”
      • 衣食住行、 生老病死:“病“
      • 衣食住行、 生老病死:“死“
      • 心灵之窗:压力
      • 心灵之窗:抱负
      • 心灵之窗:遭人背叛
      • 心灵之窗:喜乐
      • 心灵之窗:怒气
      • 心灵之窗:骄傲
      • 心灵之窗:焦虑
      • 圣灵的果子
      • 圣灵的果子:仁爱
      • 圣灵的果子:喜乐
      • 圣灵的果子:平安
      • 圣灵的果子:忍耐
      • 圣灵的果子:恩慈
      • 圣灵的果子:良善
      • 圣灵的果子:信实
      • 圣灵的果子:温柔
      • 圣灵的果子:节制
    • 神学资源 >
      • 认识教会, 活出教会 >
        • 介绍
        • 大纲
        • 认识教会:教会的基本真理/认识 (Fundamentals of Ecclesiology)
        • 活出教会:为何要来教会?(Purposes of Church Attendance)
        • 认识教会:教会的开始与发展 (Beginning & Formation of the Church)
        • 活出教会:为何要加入教会?(Purposes of Church Membership)
        • 认识教会:有关教会的圣经比喻(Biblical Images of the Church)
        • 认识教会:教会的特性和标记 (Attributes and Marks of the Church)
        • 活出教会:如何处理对教会领袖的不满?(Discontentments Against Church Leaders)
        • 认识教会:教会的治理方式和职分 (Biblical Church Polity and Offices)
        • 活出教会:如何看待教会纪律 (Biblical View of Church Discipline)
    • 诗歌资源
  • 联络我们
    • 笃信圣经长老会宣信堂
    • 兀兰主日6点钟崇拜直播
Search by typing & pressing enter

YOUR CART

衣食住行、生老病死

衣食住行、生老病死:“生” 

最近刚参加了一位青年人的生日会,看见了我们在生日会上都很熟悉的一幕:大家聚集在主角身边,在掌声与欢笑声中,一同为他唱生日歌,见证他切蛋糕… 大家似乎都意识到生日是值得欢庆的一件事: 我们不只是记念10年、20年、30年前一个新生命的诞生,也为这个人过去的平安、成长来感恩(即使不信的人也是这样!)。不但这样,主角在切生日蛋糕之前通常会“许愿”,表达他对接下来日子的一些愿望。相比之下,圣经怎么看待人的“生”? 这如何使我们更有智慧看待人生?

(1)当欢庆“生”,但也当想到“死”

“人活多年,就当快乐多年,然而也当想到黑暗的日子…”(传11:8)

圣经教导我们要欢庆人的“生”,甚至应该“快乐多年”。生日会是很好的,基督徒为别人(包括我们不信主的家人亲友)庆祝生日也是很有意义的。然而,我们也应该从管理学书籍经常提出的原则中学习:我们做每一件事,都应该从目标或终点来看待事情的过程与目的(“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”)。既然是这样,我们岂不应该以人的“死”来看待人“生”的目的与过程?很多人却选择单为了欢庆“生日”而欢庆,却忽视了与“生”相对而立的日子:“死”。为什么会这样?他们无非像无知的财主一样,只注视今生的享乐,而不愿意去想到人生的终点。难怪传道人需要呼吁人“往遭丧的家去,强如往宴乐的家去”(传7:2)。

感谢主,我们来到教会敬拜神的时候,经常得到提醒,人不只有一生,也有一死。了解人的结局,就使我们更有智慧地看待人生。甚至可以这样说:我们清楚我们的去处,就能更快乐地度过人生的过程。这就如一个人身在国外,如果一直不能确定他最终的目的地(是回国,还是定居),就很难安排他的生活方向。你清楚你的结局吗?求主帮助我们,不要停留在“生”,而是了解我们的“死”,使我们可以真的“快乐多年”。

(2)“生”入欢乐,也是生入患难

“人生在世必遇患难,如同火星飞腾。”(伯 5:7)

虽然这句话不是出自约伯的口,而是他的朋友以利法说的,却也同样是智慧的观察:人生在世,不只是有欢庆,也有患难。以利法看见约伯的遭遇,也环顾他在四周所看见的许多不义,就观察出患难是人生必然的经历(5:1-6),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。

也许有人说,其他的宗教也观察到“世界充满苦难”,因此每个宗教都一样,是吗?圣经宣告的结论,却完全不同:我们不是寻求“超脱”苦难,而是像以利法一样,在观察到患难的时候,“仰望神,把我的事情托付他”(5:8)。我们除了欢庆人的“生”,也认定人是生入一个因着罪而遭受咒诅的地面上。然而,我们经常遭遇的患难不使我们感到无奈或绝望,而是催逼我们认识神、仰望祂,把我们的事情托付祂。

弟兄姐妹,你面对困难的时候,第一个意识是什么?即使觉得被压得喘不过气来,求主帮助你不要埋怨,不要放弃,而是把这件事“托付神”。培养“仰望神”的意识与习惯吧!这样,患难就不再只是罪带来的必然结果,也有属灵的价值。

(3)看重“生”,更看重“重生”

“…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:人若不重生,就不能见神的国。”(约3:3)

尼哥底母在晚上找主耶稣时,第一个问题是要询问耶稣行神迹的权柄。但是耶稣选择与他谈论更重要的事,就是“重生”的问题。因为耶稣知道尼哥底母最需要知道的,不是关于眼前的事情(耶稣的神迹),因为这一切都会过去。他最需要知道的,是他是否有那永恒的生命。而这生命是“从上头来”的生命(3:12,31),需要神藉着圣灵感动,人才能领受、看见。

无论是人的“一死”,或是人间的“患难”,都应该提醒我们,人的“生”不是终点,而是一个过程。我们每个人必须认真听耶稣严肃的劝告:你“重生”了吗?你是否领受了耶稣应许从上头赐下的生命? 这是最重要的问题。如果你领受了这个生命,你就是智慧人,因为你在今生短暂的生命中,领受了永恒的价值。如果你还没有这么做,那你现在就要与尼哥底母一起听耶稣严肃但恳切的劝告:“你必须要重生”!


​欢迎您联络我们

主日崇拜

星期天: 9am - 10:15am
星期天: 6pm - 7.15pm

电话

+65-8826 9223

电子邮件地址

contact@evangel-bpc.net